灞上书院相比之前。
此时已经扩大了数倍。
而这里的学生,也膨胀的极为迅速,这里的学生已经超过了三千人之多。
“这是科举冲刺的十个班,这栋楼呢,也叫科举冲刺楼,是他们学习与住的地方,你过来看看。”
陈锐指着一栋专门的教学楼,朝李二说。
“你当初不是只弄了三十多个徒弟参加科举吗?怎么眼下,又成了十人班了?”
“那没办法,学生招的太多了,当初学生集体的参加了初试,被取中的一千多人,后来参加乡试,一下子让刷下去了大半,只剩下了五百多人,眼下这五百多人,就在这十个班里。”
陈锐解释道。
“五百多人?”
李二倒吸一口冷气。
这么多人,就是十中取一,也是五十多人啊。
而且,根据李二他们统计的通过乡试的人员数量来看,这进士取士的比例也就是十取一左右。
“朕能不能进去看看?”
李二抬眼看了旁边陈锐一眼后问道。
“可以。”
陈锐点了点头。
“师祖好,祖师爷好。”
刚一进去,便只听见一众的学生在这问好。
好嘛,这里面的学生,没一个是他徒弟的,全是徒孙的,
甚至是徒孙的徒孙。
“你们好,继续学习,继续学习啊。”
陈锐笑着点头。
李二打量着教室里面一张张书桌上拼命学习的学生,一边点头之余,而房玄龄则是翻看起来了一个学生正在做的卷子。
这卷子的格式他熟悉啊。
就是他们科举试卷的格式!
而里面出的题,则是五花八门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那就是,里面的题目,全都是朝廷可以出的试题!
再看面前的黑板上。
上面的粉笔字迹。
明显有人刚刚讲过,如何的去应答这些题目。
而在看这学生们做过的试卷?
好家伙,都已经积累的,有一尺厚了,加起来数百张都有了!
“这这……”
房玄龄的手有些抖动。
他看了眼陈锐,又看了李二。
他心里明白,陈锐所说的占据皇榜的一半,绝非是在瞎扯。
因为,一群整日里面模拟科举题目,进行练题的学生,到了考试现场,做起题来,相比于那些临时发挥的学子们而言。
他们的优势,是有多么的大啊……
更不提灞上书院地教材本就比其他学子们的要优秀很多,藏书之丰富,放眼大唐,便是五姓七宗,也比不上这里的
藏书丰富。
谁让李二的弘文馆还有皇宫里的藏书,都让陈锐给拿过来抄录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