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建城堡(1 / 2)

占领金门的战斗十分顺利,究其原因,最主要的一条是:这些俘虏并不是士兵,他们就是郑家的雇用的水手和壮丁,因而战斗力差,更没有严格的军纪。

这是可以理解的,就比如刘家如果没有来到海外,还是在老家南田,有可能组建护卫队吗?绝无可能,看家护院的家丁也就是几个人,十几个,多了不行。现在郑家就是这样的,官府不能允许他们有任何军事或准军事的组织。像眼下这种争夺岛屿的战斗,虽然他们有一百多人,刘家实际登陆作战的不过是几十人,可依然是绝对的优势。这就是军队和乌合之众的差别。

这次战斗抓了俘虏一百三十多人,缴获了一些货物,没什么特别值钱的,主要的战利品是那艘船,怎么也能值千把两银子吧?

战斗结束后第一项工作是这么多人能在岛上安置下来,因为准备长期占领,就要有长远打算。

后续的船只陆续到达,物资和人员上岸。军队扎营首先是安全,要设立岗哨,和必要的防卫。

按预定计划,打算在金门岛常驻护卫队的一个中队,选择的是北竿岛的第一中队,中队长是张一八,他是张重二的哥哥。因此张一八就是金门陆地驻军(不包括舰队)的最高指挥官了,所以刘诠把岛上的防务都交代给他去安排。

参战的另一个中队是来自台员陆战一营的,局势稳定后他们将返回台员。

第二是所有的人都要有临时住处,带来的辎重里有很多帐篷,一百多俘虏也要安排帐篷,原有的两排房屋要拿出一半做仓库,另一半做指挥办公所用。

随船来的还有工匠100人,眼前要建城堡,将来还要有水源、码头

、道路等施工。

古代的战争中,城堡的作用非常大,因此若想用少量兵力控制金门岛的最好办法就是修建城堡。有了城堡,一两百士兵就可以站稳脚跟。

为执行海上的任务,需要驻扎一个舰队,这就需要修建更大更好的码头。

刘诠带着工匠和护卫队的相关人员勘察城堡的位置,修建城堡要借助地形,并且一两百人驻守的城池规模不能太大。

在勘测现场刘诠说:“原来还担心一百工匠人手不足,想抽调士兵帮工,现在好了,有这一百多俘虏可以做苦力,人手就够了。你们看一个月内能完工吗?”

给一个月的工期是不是有点紧呢?

最大的工程是城墙,也是防御上最有用的工程。平原上顶用的城墙一定很高大,可这里是山地,一块小平原也是山里的一块平地。在山地上修建防御阵地可以借助地势,工程量就极大地缩减了。比如北竿岛不就修城墙了吗?那里的城墙平均高度只有一丈多,借助地势也是很险要的。一两百人的小城不会很大。

匠头说:“回三爷的话,算上俘虏苦力有两百五十多人了,这些人手可以分成几个队,有伐木的,有采石的,还有有烧砖窑的,烧水泥窑的,建筑工程也是两处,城堡和码头。这样一分,每一处人手就不多了。三爷您给一个月的工期怕是太紧,能不能放宽一些呢?”

刘诠:“这是打仗,时间不等人,你还是按一个月工期干,处罚可以放宽。”

有工期,按时完工有赏,不能按时完工要处罚,放宽处罚的意思就是默认他们可以适当的延期。

工头一听知道这活不好干,可只能苦着脸答应。

刘诠又说道:“

炮台的施工护卫队自己干,城堡里面的房屋建筑可以从缓,不算在工程内,待城堡完工后再建不迟。”

“是!”工头的脸色稍好,炮台的工程不用管了,城内建筑从缓,这减小了不少工程量。

刘诠:“在这条小溪的上面建一个拦河坝,这个活马上就干,现在这里有几百人,水源最重要。这个工程由舰队抽调水兵来施工,不过需要工匠参与。”

士兵是出力的,技术上要工匠负责。

刚刚开朗一些的工头脸色又变了,又需要他抽调人员,好在有水兵做帮手。但是他也理解,这么多的人哪能缺少饮水啊?粮食可以从外面运来,水必须本地解决。

俗话说:有山就有水,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山区不缺水,但是一定要会用,水利工程是必须的。

码头是在一个海湾里,是普通的海湾,前面比较开阔,没有北竿岛上北湾那么好的地形。

地面防御靠城堡,可是城堡并不能保护海湾,这里要靠炮台和舰船上的炮,炮台需要的大炮还没有运来。现在就指望威远号战列舰了,有它停在码头,相信来多少海盗船也不惧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