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竿岛北面发现了一个行动诡异的船队,刘璎高度怀疑他们是张士诚残余方国珍部的叛军。
为什么这么判断呢?
这一支叛军确实存在,刘璎知道历史上有他们的记录,并且他们影响了明代禁海的政策。另一方面刘家侦探信息网也不断传来该部对沿海地区骚扰劫掠的信息,甚至他们的劫掠行动沿着长江深入到了内地。
从普通海盗的习性上看,一般的海盗很少有上岸劫掠的情况,这是因为海盗的人手有限,如果他们登陆抢劫,那么无论是大陆或岛屿上,他们会处于人数的劣势,因此登陆抢劫对他们来说风险太大。人少是他们致命的短处,在冷兵器的情况之下,决定胜负的主要是人数,普通百姓拿起棍棒菜刀也能反抗。同时,历朝历代也没有禁止民间拥有刀枪,百姓家里有简单的兵器很正常。
正是这个原因,记录在历史上的登上陆地抢劫的海盗不多,其中最多的是有关“倭寇”的记载,像方国珍部对大陆的骚扰事件已经是凤毛麟角了。除此之外,小股的海盗是不敢登上陆地抢劫的。
现在的北竿岛上明显不是荒岛,房屋、炊烟都说明岛上人口稠密,一般的海盗是不敢登上这样的岛屿作恶的。
这也是刘璎判断来者是方国珍部的主要依据。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方国珍把目标集中在大陆上,那是为了复仇!张士诚是被朱元璋杀害的,作为张士诚的臣子,出于对张士诚的忠诚也要把朱家看做是仇人,复仇是他们的第一个目标,这也是聚集和团结团伙内部的口号和凝聚力。
……
面临危险刘璎首先想到的是备战情况,因此他急忙询问护卫队长钟靖安和舰队提督展七雄,了解护卫队的各项反应,要求全体进入作战状态,随时可以下命令调动护卫队的各种力量;其次南竿岛是个薄弱环节,他们是否已经行动起来了;第三是给台员通消息求援,刘家的舰船速度快,援兵最快大约十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到达。
他了解了护卫队当前的反应之后,刘璎还是满意的,他只是补充了
一句:“联系在台员的总队长,就说是我的命令,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向北竿岛驰援。”
“是!立即联络台员,传达大少爷的命令!命令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向北竿岛驰援。”钟靖安一边答应着一边向跟随的部下传令。
现在有海底通信缆,信息可以即刻通达,所以刘璎的命令马上就能到达台员。
其实福州距离更近,向官府求援也应该是一个选项,但是刘璎根本就没有考虑。因为官府能不能来救,救援的兵力和速度等,完全没有把握,更重要的是他不愿意与官府扯到一起,如果官家的人来到北竿岛反而会引来麻烦。
其实还有一个需要通知的,但是现在没办法通知到,那就是山东城阳。那里正在移民,每日就有一艘船运送移民。移民船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北竿岛,这里是移民的中转站。这样做是让移民得以休息,船上也需要食物和淡水的补充。现在刚好有一艘船去了城阳,按时间算,很可能今天赶回来。如果移民船碰到这一群海盗是有危险的。
但是没办法,通信缆只到台员,到山东只有通信船,现在船出不去也就没办法送信了。此时只能希望移民船能晚一两天,听天由命吧。
刘璎也通知了瞭望塔注意北方海域,一旦发现移民船及时报告,以便采取应急措施。
今天敌船队一共有多少船?暂时还无法确定,能看到的已经有十六艘之多,大部分都是五百料以上的大船。按船只的承载能力来计算敌军可能在三千人以上,甚至可能达到五千人。
人数是怎么估算的呢?
刘家的军舰以苍龙号为例,它的定员是50人,是人数最少的,这是因为刘璎主张增强火力,尽量避免跳帮作战。可是同样大小的船只,此时跑远洋的商船上一般都是一两百人,比如廖凯的船上就有一百五十多人。这么多人当然是为打仗预备的,因为此时的海战还是以跳帮肉搏战为主,于是都追求人数的优势。更何况方国珍部原是正规部队,更是追求面对面的拼搏,再考虑到他们经常在沿海登陆
作战,人少了是不够用的。
面对着几千敌军,北竿岛上护卫队的人数太少了,经过一年的备战扩充,从一两百人增加到了五百多人,对于刘家的护卫队来说,这人数已经是创纪录的了。台员岛上的一营扩充了一年多还不足一千人。
现在刘家的船有出去贸易的,有在台员的,因此在北湾里只有三艘军舰和两艘商船,这几艘船上的水兵合计起来有两百人。
以上水陆两军合计数只有七百人。
除了军队还有民团。为了应付强敌来袭,岛上可以说是全民皆兵,民团也有基本的训练,火铳和火炮也能打响。他们人数倒是不少,总数有一千两百人。但是民团的训练差,达不到士兵的标准,他们只可以用作辅助力量。
北竿岛是移民的转运中转站,但是移民随时来了随时走,仅仅是路过,所以岛上没有移民,否则也可以抽调一些精壮。
刘璎等人从哨塔下来后问钟靖安:“集合的护卫队在哪儿?带我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