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研制了三种新武器,水雷和地雷都相对简单,三眼铳的制作要费一番功夫了,不过这个功夫也不白费,三眼铳完成后下一步就会设计自己需要的步兵武器了。既然离开了大陆也就不受限制了,能做出来的武器都可以使用。
为了保证铳管的强度采用铸钢的办法,铸造出来的不是三个管的连体,而是单一的铳管,铳管加工完成后三支组装在一起就成了三眼铳。
此时民间要得到钢材都是锻造的办法,就是熟铁加生铁在铁匠炉上锻打而成。刘家已经可以直接冶炼出钢,用铸钢就极大地降低了成本。
铳管都是经过机械加工的,内径统一,枪膛规整光滑。
……
从保证枪管质量上说,选择铸造的办法就不如用轧钢的产品圆钢更好。为什么没选用圆钢材料而采用铸钢呢?这就要说一说轧钢了。
在北竿岛有炼铁炉,也可以炼钢,可是缺少轧钢这一个环节。直到在制造通信缆的时候需要铜线才第一次自己制造了轧钢设备,当然是最简单的设备。
这个设备太简单了,是仿照拉玻璃丝的办法,就是在模具上做一个孔,让处于半融化状态的铜从小孔中挤压出来,就成了铜线。不要看它简单,这个生产办法属于轧钢的一种,更复杂的轧钢产品还有钢板、角钢、圆钢等等
现在还是初始阶段,现有的轧钢设备和产品都是最简单的。目前只有两大类,一类是拉制铜线或铁线,没有直径更大的圆钢。另一类是板材,有薄厚几种。其他种类的就没有了,现在只有这两类,因为它们相对简单。
不要看简单,有了线材和板材就能制造很多新产品,这些产品放到市场上都是人们从来没见过的好东西。举几个例子:
用铁线在冲压机上就可以冲压出钉子,虽然现在的机器简陋落后,但是用这种
办法能够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用不同直径的铁线可以生产大小不同的钉子。大家都知道的,钉子用途很广,需求量非常大,只要生产出来就不愁卖。
在没有线材之前难道就没有钉子吗?有,但是不一样。
在现代里,我们常见的钉子曾经叫“洋钉”,它是漂洋过海来的,我们自己还不会制造。洋钉之前的钉子是什么样呢?那是铁匠炉打的,一锤一锤敲打出来的,钉子帽是方形的。你见过打马掌的钉子吗?就是那个样子。一颗钉子不知道要煅烧几次,敲打几十下,可想而知,那样的钉子也不便宜。
有句老话叫“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捻钉。”说的就是铁匠炉用剩下的边角余料,散碎铁料来打钉子。
用线材冲压出来的钉子当然是又便宜又好用。
铁线的用途还很多,比如它可以做车轮的辐条,与木料的辐条相比,轻便又结实。
板材的用途就更多了,比如用它来做铁铲可是比铸造的铁铲轻便了很多。用铁板还可以卷成管子,铁管的用途大家都知道,就不说了。因为这种管子有焊缝,所以它叫“有缝钢管”。用轧钢办法轧制出来的管子没有缝,叫“无缝钢管”,当然现在还没有,将来会有的。
由于技术还不成熟,动力也不行,所以轧制的线材都是小直径的,轧制的板材只有一尺多宽。可是“有”总比“没有”强,线材和板材为很多产品提供了价廉质优的原材料,比如现在制造三眼铳,很多零件就会用上这些材料。
……
因为三眼铳可以兼做长枪、狼牙棒使用,这就要防止在舞动它的时候把弹药甩出去。为此,刘璎设计的是后膛装填弹药和铜帽。后膛的直径大于铳管口径,所以装填的弹药不会甩出去。此外,后膛直径大也增加了装药量。
后膛的盖子是滑动拉
出的,复位后旋转一个角度卡紧。尾部有激发撞针,拉出撞针卡住就处于激发状态,扣动扳机就放开撞针,接下来激发铜帽就点燃了火药。这个开枪的动作非常接近于现代的步枪,当然结构和外观不是步枪的样子。
很显然,这样的设计操作简单快捷,并且风雨不误。
还有一个特别的设计:在后膛上方有个小孔,它可以封闭或打开,这是个备用机构,它的作用是可以装火药捻,像老式火铳那样用火种点火开枪。从技术上说这叫向后兼容性,允许老式的装填火药和点燃药捻击发的老办法。
……
别看三眼铳比水雷个头小,可是刘璎对原始的三眼铳做了这么多的改进,机构也复杂了很多,设计和制造的复杂程度高出很多,短时间内是造不出来的。所以前后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才把样品做出来。
它是三根一尺多长的枪管被固定在一个枪体上,枪体的前面有突出的枪尖,那是长枪的枪头,可以做长枪用。后部是管座,装上木枪杆,整体像一支长枪。
金属的头部重量只有六斤,加上枪杆,装上火药,总重量不超过十斤。
减少重量的关键点有几个,最重要的是钢材质量好。说它质量好是相对的,是不能与现代的钢材去比较的。钢材好就可以让铳管减薄,分量就轻了。第二是加工精细,没有多余的东西。
外皮是铸造表面经过仔细打磨,看着整齐美观。上面还铸造了一排英文字母:“adecha”,这纯粹是糊弄人的,反正没人认识英文,顶尖的学者也不懂。再者说,第一波大航海,引领世界潮流的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他们也不用英文,轮到英文通行世界还要几百年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