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尉董铭视察民团营,得知招收来的壮丁中有番人,是属于熟番的。
他来民团营也是为了选人,是为县衙门充实人手,比如他手下就需要几个差役,还有衙门里的使役人、看门人,县太爷的轿夫等等的。如果有识字的就更好了,可以充当吏员,就是衙门里办事的人。
现在壮丁有一百多号人,这么多人怎么挑选呀?最方便的就是查名册。名册上有每个人的基本资料,姓名、年龄、民族、家庭等等的都有,对照名册挑选要容易一些。
为此他让王队长拿来名册逐一查看,这一看就有了问题。他指着一个名字问:“这个名字怎么这么古怪,叫什么‘特利吉古’?这是你说的熟番吧?”
王队长答道:“回大人的话,这是个熟番,他们的名字都很古怪,我们也是费很大劲才写出来的,听他们的发音很难找到合适的字。”
董铭:“姓氏总有吧?实在不好办就编个号,就像张三李四的不行吗?总比这古怪的名字好记呀?”
此时底层的人大多没有名字,就是个姓氏加个数字。董铭的意思就是起个“王一二”之类的名字。
他这一问,王队长也笑了,他说:“实不瞒大人说,番人真的没有姓,他们父子的姓氏都不一样。”
“啊?竟有此事?”
“番人把父亲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姓,并且姓在后,名字在前。比如这个叫特利吉古的,特利是他的名字,吉古是他父亲的名字。”
董铭:“这不是乱套了吗?得想想办法。”
王队长:“大人说的对,我们这儿也有人出主意说:番人都有自己的部落,每个部落有自己的名。我们知道的就有泰雅族、阿美族、布农族什么的,有人说用部落名字可以做他们的姓氏吧?大人您看行不行呢?”
“可以啊,这办法好,起码容易记住他们的名
字。不过最好靠上咱们的姓氏。比如泰雅族就姓泰,布农族就姓布,这多好啊?”
“是,我们就照大人的意思办。”
用部落名字作为姓氏,这也是对番人的尊重,不会让番人抵触,所以容易推行,民团里番人的名字就照此修改了。
这件事呈报到刘璎那里也引起了他的注意,因为他知道,有关民族的问题处理一定要谨慎,闹出矛盾就是严重社会问题,如果恶化到仇恨,那就不是十年八年能解决的了,甚至可能形成社会的痼疾。因此他给县衙门发下指令,要求对于姓名一事征询番人首领的意见,也建议他们部族里的人都使用这样的名字。
刘璎官员们训示说:“对于番人,一是要教化,让他们融入文明社会,令其野蛮因素逐渐消退。另一方面不能故意激发他们的反抗心理,要用和平的态度对待他们。简单说就是改造加团结。还有一点是最总要的,就是对敢于野蛮杀害人命的番人决不能姑息,要坚决抓捕法办,对拒捕者坚决击杀!绝不容情。这一条不需要宣传,但是要坚决执行。”
没有基本文明的部族的确存在野蛮习性,如果姑息就会吃大亏。所以治理的方法要刚柔相济,秉持教化的希望,对于野蛮则需要强力手段。
这件事他也要和三叔通气,因为防务和军队都由刘诠主管,刘璎不好直接插手军队的事。
刘诠也是有见解的,他听了改变番人姓名问题后说道:“岂止是姓名啊,他们不务农耕,衣冠不整,说话像鸟语,这些都应该改变,若非如此,何谈融合呀?”
刘诠的这个态度其实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对落后的番人看不惯很正常。
不说别的,只要见到番人,第一个印象就是穿衣戴帽完全另类,在汉人的眼里简直有伤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