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十几天的忙碌,在淡水河畔草创了基本的设施,稳定下来,那么下一步最要紧的是什么?就是人,特别是身临其境更加迫切地感受到需要人,原因就是这里缺人。
通过对驻地周围的考察,更是感觉到人太少。可是在大圆却存在一个人数不少的族群,说人数不少当然是相对而言。他们就是后来被称为高山族的原住民。这些人当然会引起刘璎和刘诠的注意,特别的关注他们。可遗憾的是他们太落后了,并且生活习性还不适合于当代的文明。
刘璎说:“这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一边是缺人,一边是有人却不能用。”
刘诠说:“不能想想办法吗?人都是可以教导训诫的。”
刘璎:“三叔您可是看简单了,没那么容易。这些原住民不知道已经存在了多少年,甚至秦始皇之前他们就在这里了,祖祖辈辈的就是这么生活。再者说,他们也是有社会组织的,不是单独的一个一个的人。据我所知,他们是按照血缘关系的族群组成部落,他们把部落叫做‘社’,在大圆大大小小的有几十个社。社里有首领,还有众多小头目,一个社就是一个封闭的小社会。总之他们自有一套,内部管理也很严格。这种落后的部落,排外性特别强,如果有外人到他们的地盘,他们会认为是入侵者,他们会以死相博的。”
刘诠在旁边听得目瞪口呆,真是闻所未闻啊!他想说:你怎么知道的?可是没问出口。刘家出了一个刘基,已经是奇迹了,那么刘基的亲孙子当然也不是寻常人。
……
回到他们当前的难题,人从哪里来呢?只有增加移民,想尽一切办法要增加人口,没有人什么事也办不了。
刘诠和刘璎商议,眼下可行的就是来大圆的士兵等人的家属,让他们动员
自己的家人做第一批移民。
刘诠说:“家人团聚也可以让他们安心,免去对亲人的牵挂,这是个好办法。并且这对他们也是好事,谁不愿意家人团聚呢?”
刘璎:“对,对于他们这是好事。可是也要注意保守大圆岛的机密,应该告诉他们,给家里写信的时候,就说是福州附近的海岛,不能说大圆。哦,三叔,我们是不是可以给大圆换个名字呢?这有利于保密。”
“嗯,改名是个办法,现在很多士兵还不知道这里叫大圆呢,我们用个新名字也容易。可是叫什么名字好呢?”
刘璎思索一下说道:“叫‘台员’可好。三叔您觉得怎么样?”
现代里的名称是台湾。实际上台湾的名字几经变化,基本上都是语音接近,是由于误读误写所致。大圆、台员和台湾都是对原住民一个名称的语音模拟。
“台员……大圆……还可以吧。”
刘诠喃喃自语的说着,不置可否。
刘璎:“既然您说可以,我看就用台员这个名字吧。外人听不懂就有利于保守机密,我们来到大圆的事情早晚会为外界所知,但是越晚越好。”
刘诠说道“好,就用台员吧。我们眼前这条河叫淡水河,我们登陆的地点也要有个名字呀?看叫淡阳怎么样?”
大陆上很多城市的名字有“阳”字,它表示在河的北岸,比如汉阳,是在汉水的北岸,辽阳在辽河的北岸,如此等等。同理淮阴在淮河南岸。现在他们驻扎的地点在淡水北岸,所以刘诠想出“淡阳”的名字。
“哦,‘淡阳’两个字容易被听做‘蛋阳’,这就不好了,三叔您看就直接叫‘淡水城’可好?‘淡’后面有‘水’字就不容易混淆了。”
“好,就听你的,叫淡水城。”
“明天就找人做几个石碑,让大家都知道这里
叫淡水城。”
古代有立界碑的习惯,地名刻在石碑上,也起到了地标的作用。
刘诠:“从这些天查访看,我们附近这一片只有几千人,人口是太少了。可是按此估摸着整个淡水河之地也会有万人吧?人口虽然少,如果十抽一也有上千人了。所以我觉得该征兵还是要征,哪怕做民团也是有用的。我们在包家寨不就是这样做的吗?我们初到此地就要立规矩,可是没有兵怎么立规矩呀?”
古代中国的朝廷统治靠两个基本力,一个是官府,其实官府的背后就是兵,是武力。另一个统治力是士绅阶层,它依靠的是宗族血缘和社会道德。
按这个来说,台湾这种蛮荒之地还没有形成大家族,也没有具有影响力的士绅人物,所以说在这种地方维持统治,维持社会基本秩序,则更多的是依靠武力,那就是兵、警察。古代没有警察,起到类似作用的是官府的衙役,或者地方民团。总之都需要兵,需要强制型的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