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吗?”
“不回去,去蓝鳍金枪鱼的产卵地,看看能不能延续好运气。”
已经有了这么多的鲣鱼和寒鰤,敖沐阳大体是满意了,但本来他们目的就是金枪鱼,敖文昌为此做了那么多功课,不去瞧瞧对不起这些功课。
蓝鳍金枪鱼的产卵海域并不特定,但总体来说就是跟洋流相关的一大片海域,因为寒流暖流在这里进行交汇,导致海域中的渔获资源异常丰富。
金枪鱼终日游动,时刻不停歇,它们对食物的需求量是很大的,到了产卵季的时候,需要的食物更多。
后面连续两天,敖沐阳跟随老虎在水下寻找蓝鳍金枪鱼。
这种鱼的资源确实很少了,他们这样等于大海捞针,一直没有找到金枪鱼的踪影。
不过他们也有收获,有一片海域地形复杂,海底山凸起形成了一片暗礁区,这里有不少皮皮虾生活,敖沐阳带人划着小船去捞了好些皮皮虾。
一直没有金枪鱼的踪影,船上的人就开始泄气了。
他们期间碰到过几十艘船,都是来捕捞金枪鱼的,有的还是船队。
见此,敖文昌也是非常泄气:“他吗的,小鬼子太狠了,为了捕捞个金枪鱼至于这么大张旗鼓吗?咱们遇到多少捕捞船了?唉,难怪这鱼被捕捞的濒危了!”
“周围确实有金枪鱼,不过数量少,探鱼雷达找到过。”敖千文安慰他,“你找的这个地方没问题,但鱼太少啦,不好捉呀。”
“咱们没有经验,我看着小鬼子的金枪鱼船上应该是有收获的。”敖文昌叹着气说道。
眼看就是元宵节,他们最多再停留个今天,晚上就得全速返航回家准备过节。
既然这样,一直没有收获,敖沐阳就准备发大招了。
他再度下水,乘坐老虎在周边海里飞快掠行,期间不断往水中放入金滴。
金滴钓金枪鱼!
周围海里有金枪鱼,只是它们非常敏感,虎鲸的身影太过庞大,还没等他们发现金枪鱼,金枪鱼已经率先有所察觉逃跑了。
所以他决定不惜成本使用金滴,好歹得抓几条蓝鳍金枪鱼来回个本,否则这一趟真是白跑了。
第1184章终于等到你
要利用金滴吸引蓝鳍金枪鱼,那不是容易的事。
这片海域太大了,周围大大小小的鱼虾可是不少,金滴入海后就会把它们吸引过来,金滴基本上落不到金枪鱼的嘴里,会被这些鱼虾给吞掉。
不过,老敖是省吃俭用、居家度日的良配男人,他这笔买卖做的不亏:
他骑着老虎四处放金滴,金滴吸引来鱼虾或者乌贼章鱼,只要没有吸引到金枪鱼,他就让老虎去把那些吃了金滴的鱼虾吞掉。
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老虎美滋滋,吃的头胖屁股大,这下子它可是吃嗨了。
不进深山,不知峰之高,不进沧海,不知水之深。
敖沐阳放出金滴后才知道海里的物种多么丰富多彩,很多闻讯而来的鱼虾他都不认识,里面绝对有一些品种是现在人类所未知的。
老虎在海里肆意游动,他随意放出金滴,这样海里就热闹起来。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敖沐阳瞪大眼睛仔细看,终于看到了目标身影:一条形体跟鲣鱼类似、身体线条流畅如炮弹的大鱼在水中快速穿梭,它的速度那么快,在水里横冲直撞,如同一辆高速战车,最终抢到了一点金滴!
这条鱼的体长有三米多,因为它游速快,敖沐阳没有看清它的身影,但他能确定这条鱼的身份,这就是一条北太平洋蓝鳍金枪鱼。
金枪鱼有多种,黄鳍金枪鱼、大眼金枪鱼、马苏金枪鱼、长腰金枪鱼、长鳍金枪鱼,还有蓝鳍金枪鱼。其中蓝鳍金枪鱼细分的话也有多种,比如南方蓝鳍金枪鱼、大西洋蓝鳍金枪鱼、北太平洋蓝鳍金枪鱼。
敖沐阳相信自己看到的这是一条北太平洋蓝鳍金枪鱼,因为金枪鱼的形体差别很大,像长腰金枪鱼和长鳍金枪鱼是小型金枪鱼,它们一般就能长到一米左右。
蓝鳍金枪鱼往往个头大,但南方蓝鳍金枪鱼是里面的小朋友,它们一般长不过两米,能到三米的就是大西洋蓝鳍金枪鱼和北太平洋蓝鳍金枪鱼。
大西洋蓝鳍金枪鱼盛产于美国大西洋一带,这边海里的蓝鳍金枪鱼就是北太平洋蓝鳍金枪鱼,也是其中最昂贵者。
看到这条大鱼,敖沐阳精神一振。
付出总有收获,他勾引来的这鱼个头可是够大,如今在市场上已经不太多见了。
按理说,能长到这么大,那蓝鳍金枪鱼肯定不容易,如果在别的地方,老敖就放过它了。可是在这里不行,他可以不捕捉这条鱼,但这不意味着它可以安然无恙,这里扶桑渔船数量众多,他不下手也有扶桑渔船会下手!
只要有蓝鳍金枪鱼出现,那就好办了。
敖沐阳回到渔船上,他不急着捕捉这条蓝鳍金枪鱼,别看这种鱼的极限游泳时速能达到一百多公里,可平时它们游动速度很慢,时速只有两三公里,仅仅是慢慢漂在水里罢了。
这倒是好理解,高时速可是很耗费能量的,金枪鱼一生之中不曾停歇,它们需求大量的能量,也就需求大量食物。
野生环境中,金枪鱼们要捕食也不是那么容易,所以平时它们得省着点能量花。
总而言之,这个年头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敖沐阳号令渔船上没事干的渔汉们去抛洒鱼钩,用鱼钩来垂钓金枪鱼,正好今天他们捕捞到了一网秋刀鱼,这是金枪鱼很喜欢的食物,用活秋刀鱼钓蓝鳍金枪鱼是一种常规手段。
敖沐兵咂咂嘴问道:“龙头,这靠谱吗?垂钓蓝鳍金枪鱼啊?”
敖沐阳叹道:“还能怎么着?按理说这边是有金枪鱼的,但咱们没有数,所以没法下延绳钓,那么就用垂钓的法子好了,这样好歹耗费的力气更少一些。”
龙头号是大渔船,四周船舷全是钓位,渔民们一个人管两三个钓竿,很快一溜上百条钓竿出现在渔船上,将大渔船变成了深海垂钓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