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经常往水里散步金点,巨藻也有所汲取,所以长得越发高大茁壮,那一片巨藻丛林已经扩展开来,占据了渔场的半壁江山。
大多数巨藻可以长到几十米,最长的甚至可以达到200米到300米,重量能达到惊人的200公斤。
渔场这些巨藻虽然在一路扩散,但到时没有怎么影响渔场的运行,它似乎也有意识一样,主动往渔场边缘的深海区扩展。
海底有礁石,巨藻那庞大的固着器像怪物的肢体似的拥抱着礁石,然后一条主干茂盛的往上飘荡。
大略来看,巨藻像是一棵树,粗壮的主干笔直的伸展向上方,四周生长着好多小柄,这些小柄像是树枝一般往外生长,沿着小柄还长着叶片。
巨藻的叶片很大,多数有一米长,宽度倒是不宽,也就五六厘米,所以看起来有些古怪,这些叶片上有气囊,正是气囊产生浮力将巨藻那粗壮的主干给抬了起来。
为了更好的汲取太阳能,巨藻的叶片是深绿色的,这股颜色太浓,近乎于黑色和褐色,所以透过海水来看巨藻,加上海水对阳光的折射,导致周边一片海水都是黑褐色。
巨藻是冷水性海藻,它们不是中国本土物种,而是从外国被引进来的。
敖沐阳看着这些巨藻,隐约想起红洋的巨藻似乎是从墨西哥引来的,这样联想到海牛也是来自墨西哥,那么一切就比较巧了。
发现渔场有巨藻之后,他就研究过这种海藻。
当然,他起初研究是想看看有没有经济价值,顺带着也研究了巨藻的增殖方法,之前这研究一直没用,到了如今要养海牛了,作用终于来了。
常见的巨藻增殖方法是人工大量培养幼孢子体向海底投放,投放期为冬季和早春季节,不用担心温度,巨藻是冷水性海藻。
不过敖沐阳采取另一种法子,那就是把人工培育的幼藻绑在石块或水泥砣上投放于海底,根据他的了解,春季投放的话,到了夏季就能长到十米,要是秋季投放,那生长的得慢一些,可是,积累了秋冬两季的力量,到了春季巨藻会迅速生长。
巨藻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在适宜的条件下,一棵巨藻一天内就可以生长30到60厘米。一年里,一棵巨藻可以长到50多米。
渔场海底有不少孢子发育而来的幼苗,敖沐阳潜在水里拿着刀,将幼苗的固着器给切断了。
这不是幼苗的根系,固着器断掉后还能在生长,不过这需要时间,所以敖沐阳移植这些幼苗,得给它们绑上石头之类的进行初期固定。
斩断幼苗固着器后不用管,它们叶片中有气囊,幼苗自动能浮到水面上。
这工作不算复杂和沉重,敖沐阳和黑龙两人快刀斩乱麻,当天就收拾出来了好些的巨藻幼苗。
正好渔场不需要巨藻幼苗进行大规模的繁殖,他决定要是养了海牛,那以后定期来移植幼苗。
其实红洋有国内最大的海藻研究基地,里面就有巨藻种苗进行出售,敖沐阳不愿意去买,不是钱的事,而是苗子活性问题。
他渔场这些巨藻可是汲取金滴长大的,性状优良,活性更好,他估计营养也更充沛,海牛应该虎喜欢。
当天傍晚,他开着船回到村里,提前他给敖文昌打了电话,让他组织人手准备往海边移植巨藻。
于是,傍晚秋风呼啸,村外的海域上却热闹起来。
第1050章来了
村里之前修路留下了好些砖头石块,大龙山也盛产石头,所以当敖沐阳把巨藻幼苗带回来后,村里人带上绳子就能开工了。
对于种植海藻这些事,村里人是轻车熟路,用不着教,大家伙都知道怎么办,对敖沐阳来说倒也是省事。
敖千文见多识广,一眼认出了这是巨藻幼苗。
他说道:“村长,咱们这绑上石头直接扔到海里的法子太原始了,这种方法早淘汰了,我听说现在种植巨藻都用潜绳法哩。”
“什么叫潜绳法?”敖沐鹏一边娴熟的往石头上绑绳子一边问道。
“其实我也不太懂,没办法,咱没文化,大老粗。”敖千文先客气了一句,他琢磨了一会又说道,“我看人弄过,就是用塑料绠绳绑着巨藻的幼藻,然后呢,这个绠绳两端带着绳扣,在海底找礁石绑上就行了。”
敖沐鹏笑道:“那比咱们这个法子不麻烦的多?”
敖千文道:“你看你也没有文化,它是麻烦,可是它这绳子能调整长短,不同季节光照和水温不同,调整绳子长短可以让海藻一直处于一种合适的位置,这样它就长得快。”
这种法子敖沐阳也懂,但操作起来很费劲。
他觉得村外海域种植巨藻不用这么麻烦,毕竟他所移植的巨藻苗基因好,对阳光的利用率更高。
后面见到他带人在种植巨藻,李继和苏鹏宇带着学生来帮忙。
李继知道一种更为先进的巨藻种植方法,叫做潜筏式养殖技术,通过吊漂与筏绠的连绳将浮筏下沉至水下进行巨藻的养殖。
这法子的原理跟敖千文说的潜绳法一样,都是由于巨藻对光比较敏感,通过经常伸缩连绳而使巨藻始终处于养殖最佳水层,促进巨藻的生长。
不过李继提供这种法子效率更高,它是采用了养殖筏来种植巨藻,一批巨藻种苗固定在筏子上,然后通过连绳把筏子固定到相邻的两养殖绠绳上。
粗粗的绠绳上绑着塑料浮球,它们浮力很大,水中漂浮在水面上,这样需要筏子距离水面多深,那就调整绑着塑料浮球的绳子长度,让塑料浮球带动筏子始终处于合适水深位置。
李继和苏鹏辉关系很硬,他们都能联系渠道给龙头村提供这些筏子,李继还出了个主意,让省海洋馆来出这笔钱,当做给龙头村养殖海牛的补贴。
敖沐阳拒绝了,没那个必要。
几千棵巨藻投入了海中,他们一直忙活到月亮升起。
李继说道:“今天种植的巨藻真不少啊。”
苏鹏辉说道:“等它们长成了,我觉得能供那些海牛吃好几顿。”
敖沐阳一脸呆滞的说道:“不至于吧?”
“别听老苏吓唬你。”李继安慰他说道,“这些够海牛吃一个月了。”
听了他们的话,敖沐阳觉得自己可能还是小看了海牛这物种的食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