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片刻,小说稿看完,孙朝阳问:“老刘,怎么样,要不要,要的话就给你。”
刘新武已经被这种古今时空交错,双线叙事的写法震撼到。呆坐半天,才道:“朝阳,这部小说,别人看到的是反讽和荒诞的故事,在我眼中却是满满的才气。这种天才,别说放在麻袋里,就算放铁盒子中,也能轻易脱颖而出。”
孙朝阳不耐烦:“你就说发不发表吧.”
刘新武:“已经达到我社用刊标准,可以发。不过,这里……这里……这里的字句太拖沓,要润色一下……都是小问题,不要紧的。”
“佩服。”孙朝阳点头,刘新武刚才指出地方确实是手稿和实体书不同之处,这个老刘文学素养和眼光真好,不愧是《人民文学》的总编:“行,我做主,这个稿子就给你们《人民文学》了。”
说完话,孙朝阳又从稿子里翻出一篇:“这个也给你,发了吧。”
依旧是个短篇,刘新武看了依旧十分喜欢,他笑了笑:“你还买一搭一了。等会儿,我的小老乡,这是人王骁波的稿子,你又不是作者本人,怎么能够替人家作主呢?”
孙朝阳:“这他妈是《人民文学》啊,谁不想在上面发表作品?”
实际上,在另外一个世界,刘新武第一次读到王骁波的《黄金时代》时,就瞬间沉沦,是王二同志第一个狂热的粉丝。在王骁波接下来的创作生涯和个人生活中给予了不少帮助。可惜,当时的刘新武早在多年前就因为犯错误被免去《人民文学》总编,被舆论锤得满头是包,职业生涯受到重大打击。灰心丧气之余,索性去搞红楼梦研究,彻底退出文学界。
所以,王二同学的作品一直没能在主流文学刊物上发表过,直接走的是实体出版的路子。
实体出版的影响力终归是比不上刊物的。
八十年代的作家成名一般都是先在刊物上发表文章积累人气,等到出名后,再出版实体书。
即便已经成名多年,作品《人生》都被拍成电影的陆遥,《平凡的世界》第一部依旧选择先在《花城》刊载,要的就是那个影响力。
王二同学最倒霉的还是在九十年代选择成为职业作家,这就注定了他人生的悲剧。
在真实的历史上,一九八八年,王骁波陪李垠河完成美国的学业回国后。李垠河拜在费孝通先生门下读博士后,他则参加了工作。先是在北大社会学所当讲师。
那时候人们的工资都低,知识分子的收入尤其低,所谓搞导弹的比不上卖茶叶蛋的。
穷得实在抵不住,王骁波就跑中关村创业。他学的是理科,专业倒也对口,算是第一代码农,可惜创业失败,依旧穷苦潦倒。
这个时候,他才干起了职业作家,可是出版的小说通通卖不出去。
最困难的时候,甚至打算去当卡车司机。
卡车司机虽然累,但收入在当时算是相当不错的。
王二同学一辈子都穷,实在是有点惨。
那时候,刘新武和王骁波已经是最好的朋友了。试想,如果老刘九十年代还是人民文学总编,帮扶王二一把,在杂志上发他几篇作品,或许王骁波的命运又是另外一种样子吧。
刘新武听到孙朝阳这话,笑道:“孙朝阳,你要捆绑式销售,让我发王骁波两部小说,那我也要捆绑你一下,你也给我写一部短篇。”
孙朝阳摇头:“不写了,不写了,文章憎命达,我现在日子过得滋润,灵感全无,人也懒惰,让我提笔,真的是要老命了。”
刘新武不肯放过他,正要在劝,那边王骁波把笔一扔:“写不动了,休息,休息一下。”
他这才从小说的世界回过神来,迷惘地看着孙朝阳和刘新武,对大林说:“大林编辑,这两位是……”
大林:“介绍一下,这位是我社副社长孙三石,这位是人民文学总编刘新武。您的《思维的乐趣》是朝阳选的稿,刘总编也非常喜欢你的作品,想要认识你一下。”
王骁波愕然片刻,然后激动地握着二人的手:“刚才实在是对不起,我一写起稿子来就天不管地不管。”
孙三石是寻根小说鼻祖,青年作家的旗手,鲁迅奖得主。刘新武七十年代就已成名,现在更是新科茅盾奖得主。
中、青两代代表作家同时出现在自己家里,让他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王骁波整个人都是懵的。
等到他被三人拉进饭馆,喝了两杯酒,才醒过神来。
文人雅集,自然要谈文学。刘新武口才本就了得,不然后来也不会再央视《百家访谈》说得神采飞扬,其中很多观点竟是对了王骁波的胃口,顿时一见如故。
相比之下,今天的孙朝阳话倒是不多,谈话的内容也不是文学,只说了王骁波未来创作的路子该怎么走,作品怎么包装,怎么在社会上造成一定的影响。
王骁波内心对他只是感激,也不多说,端起酒杯:“孙社长,我敬你。”
“大家都是朋友,喊我朝阳就行。”孙朝阳按住他的手:“我喜欢你的作品,文学素养上我比不过新武,但在培养作家,做畅销书上面,我比他强。”
刘新武点头:“那是,《中国散文》在你刚接手的时候就是个三流杂志,现在已经是国内散文刊物中的旗帜之一,你的能力我是服的。相比较,我做《人民文学》的总编,还有点摸不到脑壳。”
“你谦虚。”孙朝阳正色对王骁波道:“好好写,我会给你资源让你红,过了今晚,你想穷都难。但我有一个条件。”
王骁波:“你说。”
孙朝阳:“戒酒,如果实在戒不了,就戒白酒,改喝红酒吧,王二同志,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王骁波虽然很奇怪孙朝阳为什么让自己戒白酒,但还是点头:“行,我以后喝红酒。”
他却不知道,在另外一个时空中,自己就是因为喝酒太多,在九十年代的时候突发心梗去世。
据说,王骁波在去世那天就喝了很多酒,到晚上的时候就犯了病,发出了两声惨叫。
第二天邻居发现情况不对的时候,人都凉了。
一代天才作家就此陨落。
孙朝阳指了指王骁波,对大林说:“盯紧他,如果让我发现骁波喝白酒,别怪我骂娘。天才是一把锋利的刀子,很容易折断,我们做编辑的要当好奶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