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那些豪绅,他们不想做什么违背律法的事,便不用去贿赂官员,也就不会被宰这么一刀。”
“被宰的,都是活该。”
头一次,老朱看到官员收受贿赂没有勃然大怒,反而有些幸灾乐祸。
他并不歧视豪绅,也清楚有些家族有钱,真的就是纯靠自己一双手打拼出来的。
但这样规规矩矩的人,往往都不会去想贿赂官员,用以得到什么庇护的事。
能被捞上这么一笔的,挨个数过去,就没有一个冤枉的!
“官员不敢主动索贿,甚至连暗示都不敢。”
“他们只能在一个地方呆三年,又不是只能活三年,还是要为自己往后的官途与身家性命考虑的。”
“这么做,好像除了轮换之时难以处理天灾人祸的问题之外,似乎就没有其他的缺陷了。”
“你们说如果要求每个官员都去熟悉所有地方的民情,岂不就能应对绝大部分变故了?”
老朱突发奇想。
这样一来,岂不就能省下锦衣卫这一大笔开销?
“……说实话,老朱,朕是真的没见过比你还能剥削官员的。”
“摸摸你自己的良心,说出这话的时候,你真的将那些寒窗苦读的学子当人看了吗?”
赵匡胤只觉得无言以对。
在你老朱治下当官,本就已经是个高危行业了。
那下面的八九品官换起来,可能比你换衣服都勤。
就这,你还得要求他们熟悉所有地方的民情,干脆直接要他们的命得了呗?
何必这么拐弯抹角!
老朱:“……”
他默默的扭头看了一眼朱标。
见对方也是点头之后,不说话了。
似乎很多他觉得理所应当的事,到了别人眼中都是那般的不可思议。
“官员也是人,且能力高低各不相同。”
“朕不否认,有天赋异禀者,能够在上任之前便了解到所属之地的情形,但那终究是少数。”
“更多的人,都需要一段时间去熟悉才能当好一个合格的父母官。”
“因此调换官员的属地,是万万行不通的,否则就会像当下天幕中的画面一般。”
李二伸手一指。
不知何时,天幕之内不少地方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饥荒。
冬天的时间太长,温度低到种子根本无法发芽。
没有发芽,自然也就不会有收成。
此时恰逢官员上任不久,绝大部分人甚至都没来得及了解自己属地的状况,连朝廷粮仓中有多少粮都不清楚,就要面临这般惨状。
有人及时开仓放粮,应对的还算不错,没有出现太大的纰漏。
可更多的,是粮仓只有少量粮草乃至于无粮,即便开仓也不足以拖到朝廷救济到来,反而会引发争抢。
惨状逐渐在大汉拉开序幕。
看着各地如雪花般纷至沓来的坏消息,刘邦苦笑不已。
大抵此番挑战也就要到此为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