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吃不吃无所谓,先讨好自己的夫人最重要,不是自己怕,主要是那老娘们自己打不过,有一些惹不起。
列车在继续北去,穿过了上郡进入到了雁门郡。
雁门郡有一个很大的关口,那个关口其实就是一个很大的城市,名叫雁门城。
雁门城只有两个城门,一个通向南,一个通向北,而东面和西面和长城相互连接。一条蜿蜒的长城把南北直接切断。形成了屏障。
无论是南边的人要到大草原上,还是北边的人要进入中原地区,都得通过雁门关。
雁门关的南关已经是另一番景象。这个地方修建了很多牲口圈,一个个打扫的非常的干净,
只不过里面已经没有了圈养牛羊……或者严格说牛羊的数量也不是特别多。草料厂上的草料也没有多少。
现在是属于晚春,冰雪融化后,那些豪强或者说勇于冒险的人在这里寄生的种羊种牛已经全部进入到了大草原。
这一代繁荣的景象已经开始落幕。
这些牛羊圈的南方就是肥沃的良田,而且庄稼长得特别好,这得益于关内的牛羊粪便。
南关外,阡陌纵横,田间或者是沟渠,或者是水井,随处可见。他们或者纵横或者点缀,让人看的心旷神怡。
因为有牛羊粪对土地腐土层的滋养,让这一块地方的庄稼长得特别好。
除此之外,经过了一个冬天,这些牛羊多余的粪便也全部储存在了其一个大的地方,并且掩埋起来,以免让这些牛羊粪便所产生的异味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
现在雁门关的守将是苏角,苏角属于少壮派,20多岁不到30岁,雄姿英发,有她父亲苏定方年轻时候的影子。
苏角不但雁门关的守将,还是雁门郡的郡尉。
在雁门关,不是郡守权力大,而是郡尉的权力最大,因为雁门关现在是战备状态。
战备状态的郡属于军事管理制度,这个地方的老百姓和平时地方的老百姓是完全不一样的。
他们需要进行军事化管理的,那些地方的所有的人包括老人妇女儿童都是战卒。
冬天、秋天要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熟悉大秦所有军械的使用方法,甚至于步枪。
在雁门郡,每一个村都设立的治安队长,每一个村子里面都有一个武库。武库里面有盔甲、刀剑、枪盾,甚至还有步枪子弹。
尤其是距离雁门关不远的地方,村庄里面还有炮和炮弹。
秦风等人在雁门郡走动就没那么自由了,需要使用通行证。
当然这拦不住秦风他们,在郡守不知情的情况下,他们照样可以游走四方。毕竟他们是修士,而且都带着身份令牌。
秦风走到了一个村庄,这一个村庄人数还真不少,有2000人。
2000人的村庄别说在边关地区,即便是在大秦内部已经是不小的村庄了。
毕竟大秦的国土面积足够大,而人口并不多,2亿人散落在如此大的地方,为了足够的开发这些土地,设置了很多行政村庄。
每一个村庄一般来说也就是几百人,超过1000人的村并不多。
一个村庄会辐射周围十几里的地方,这些村庄犹如点点繁星散落在大秦的各个地方,
而这些行政村庄都有固定的布局,其实形成了一层一层的鱼鳞阵。
如果拿起大秦行政布局图,就能够看出整个大秦就是一个阵法。而雁门郡这个地方是这个阵法最强悍的地方。
秦风去的这一个村庄名叫牛家庄,牛家庄并不是说都是姓牛的,而是这个地方以前是放牛羊的地方。
这个村庄也属于杂姓村庄,2000人的村庄大概有20个姓,并没有强大的宗族,各个姓氏的人口几乎人数差不了多少。
正因为这一种均衡,反而让这个村庄显得团结而又融洽。这就是苏角治理地方所使用的策略。
苏角属于少壮派,也属于半个学院派。
他担任雁门郡守将以前,到咸阳城进修过,一进修就是半年。地点就在皇家学院。
他们这些进修的官员、将领和皇家学院招学生是完全不一样的。
他们都受到了特殊的待遇,都是皇家学院的那些大君子们亲自给他们授课,还有太尉府的太尉,丞相府的丞相甚至秦风都给他们上课,
每一届秦风都是他们的主教官,不但给他们授课,而且还要批改他们所写的作业,要求的非常的严格。
这些人又有管理的地方或者是从军的经历。通过这一次加强学习,毕业之后都能够主政一方。
所以说这些人虽然属于半个学院也算是皇帝门徒,他们的待遇都很高,走到地方之后权力也都很大。
秦风对苏角的执政能力还是比较认同的。
一群人一边走一边评价,走不到村庄门口的时候,突然一个四五岁的抬头扛着红缨枪指向他们,用稚嫩的声音喊道:“站住,你们是什么人?”